隨著遠距工作模式成為常態,由於工作不受地域限制,人們也期望能將旅遊結合工作。因此,近年掀起一種新的趨勢「workcation」—— 來自英文 “work” 和 “vacation” 的結合,意味著結合「工作」和「度假」的概念,允許遠距團隊在不同的地方工作,同時也享受到不同環境帶來不同的體驗。
雖然不少人試圖強調 DEI 友好工作環境可以為組織帶來無盡好處,例如員工留職率更高,工作的積極參與,提升企業聲譽等。然而,對中小型企業(SME)和新創公司而言,建立滿足DEI工作場所的收益幾乎與投資成本不相上下,因此這項倡議只能被少數有條件的組織所實施。所幸,隨著遠距工作模式普及,大幅增加了DEI的可行性,今天,Slasify特別為讀者整理出幾個遠距工作如何促進組織內部多樣、包容、公平的幾個關鍵點。
熱浪來襲!今夏歐洲地區溫度節節攀升,熱浪籠罩幾乎整個歐洲,從法國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英國甚至延伸到美國皆受熱浪衝擊,台灣也即將於本週六迎接「類熱浪」開始長達六天的高溫。
根據各國勞工安全規範,在德國室內辦公環境需維持在攝氏26度以內、西班牙攝氏17-27度、然而法國、英國這些同樣飽受熱浪侵襲的國家,卻未明定最低或最高溫度限制,但要求雇主需維持室內辦公溫度須控制在合理、舒適的範圍。勞工安全是雇主需承擔的責任,同樣地,遠距雇主也應注意團隊是否有合宜的辦公場所,不只安全考量,高溫也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。
每個新入職員工的第一天,想必和企業主一樣期待即將展開的新旅程。在實體辦公室,往往有機會實地參觀辦公環境、帶新進員工走訪各部門、向團隊的夥伴一一介紹認識,但在遠距團隊入職儀式並非如此。新進員工,甚至整個團隊可能都分別在不同國家、時區。然而,入職儀式對組織而言,無疑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啟程,科技巨頭Amazon強調入職儀式是他們公司文化的一部分,稱為「First Day(第一天)。」第一天是個不斷探索、充滿新奇體驗的一天。
在英國居住長達十一年的讀者太太,不僅在台灣和英國有豐富的職場經驗,去到英國前,曾於上海攻讀新聞系研究所的她,也利用讀書期間在當地時尚雜誌實習。如今在一間英國行銷顧問公司擔任全遠距的客戶經理,喜歡寫作的她經營個人粉專《讀者太太在英國》同時身兼換日線及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,更於去年推出第一本著作《大不列顛小怪僻》,第二本書《讀者太太解鎖跨文化婚姻》也在今年4月27日問世。這次Slasify很榮幸能採訪到她,藉由她的故事認識英國職場遠距文化,以及身兼多種身份的她,如何利用「領導力」經營好婚姻、個人品牌跟工作。
上次,Slasify和讀者們簡略介紹了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及醫療、貿易、金融產業面的應用。今天將延續討論,像IKEA、阿里巴巴、Walmart等零售商,將區塊鏈技術導入在何處?以及遠距雇主最關注的,區塊鏈在遠距世界中的使用場景。
從前,企業在擴張海外事業和團隊時,往往想到的便是成立境外公司,但設置境外公司需消耗龐大成本及風險,對大企業而言或許是不難克服的議題,但對一般中小型企業或新創團隊,他們必須多斟酌一番。所幸,如今有了EOR和PEO全球薪資結算的人事外包服務,無論企業規模,想拓展海外團隊已不再是什麼難事。
來自台灣的陳舒喬,畢業於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,攻讀數位行銷碩士。在疫情發生後的一年多前,她加入知名的獨角獸公司 – Pinterest擔任客戶經理。從入職第一天,舒喬便是遠端工作,今天Slasify很榮幸的邀請到舒喬,希望透過她的經驗,了解從第一天上班即是遠距的團隊,如何溝通協作,並在兼顧工作的情況取得生活平衡。
來自台灣的凱若,是地中海美式品牌MiVida的主理人, 同時經營擁有10萬粉絲專頁的李栓粉專《凱若 MiVida Carol》。成為母親的那一刻,因為想陪伴著還蓻長大,凱若開啟了19年的創業之旅,一路從台灣、德國、到了現在一家四口定居西班牙。凱若早在遠距工作、數位遊牧一族這些名詞都還未出現的年代,就成為一個十足的遠距工作者,是WFH的先驅,今天我們特別邀請Slasify和讀者們分享,她是怎麼開啟遠距工作的?提供給你們參考!
在眾多企業受大離職潮影響的今天,2022年和區塊鏈相關的工作已在10個月內有118%的成長!常見的加密貨幣(Crypto)、NFT(Non-Fungible Token)、元宇宙(Meta Universe)等數位科技其實都是區塊鏈的延伸。會有更多企業投入區塊鏈的世界,如今時尚產業、零售業也都在運用區塊鏈的技術,區塊鏈甚至也為遠距企業帶來相當大的益處,在Slasify的系列專題中,我們將進一步分享更多產業如何使用這項技術,以及區塊鏈和遠距工作的交互關係。
WFH政策逐漸全球化,根據統計,美國遠距工作者的比例已經從2020年2月的8.2%攀升至5月的35.2%,許多企業也決定讓人才無限期遠距辦公。 而全球「遠距化」加熱過程中,遠距工作環境,也極大地考驗著遠程工作者的自我適應性,我們在不斷步入這個軌道之前,似乎也需要注意一下遠程工作者自身的心理變化。作為一位遠距工作者,需要有很強的自我規劃能力:如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適合的工作時間、工作地點、適時的溝通等。但對於沒有經驗的遠程工作者來說,這種自我規劃能力將受到非常大的挑戰。遠程工作者自身以及我們的遠程雇主們可以做些什麼來緩解呢?
在前幾篇文章中我們討論到大離職潮(The Great Resignation),和現下人才選擇工作的意向。根據FlexJobs的調查顯示,有近6成女性和5成的男性人才表示如果公司沒有提供遠距工作的選項會離開現職。而相較疫情之前,未來五年會多出近一半以上的遠端工作,甚至Spotify、Dropbox和Slack等公司說他們將永久保留遠距的辦公模式。顯然WFH、Work From Anywhere已逐漸轉為常態,這時候雇主們要做的不僅是建構遠距工作的流程、輔導人才、納入心血,還要考量員工的入職儀式和遠距模式下的員工訓練等人事相關議題。
在開始有居家辦公、或真正成為帶著工作跑的遠距工作者前,你是否和多數傳統辦公室上班族一樣,對遠端工作抱著憧憬,將這類的工作模式視為自由的象徵。確實,遠端工作模式在很多時候擁有選擇在何時、何處工作的彈性,不過這群全職的數位遊牧
族,上班時數其實並不少於一班上班族,同時也是一個極需高度自律、擅於安排時間及自動自發的工作模式。
遠端辦公、混合型辦公模式,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,這類的工作模式讓員工得以靈活的安排工作時數和上班時間,許多人才在疫情期間體驗過遠距工作帶來的益處後,紛紛不願回歸傳統的實體辦公模式,也造成上篇文章中我們討論的趨勢:疫後的大離職潮(The Great Resignation)。
許疫情限制了我們跨越國境的自由,但疫情的催化下也大大打破了傳統的工作模式,不少企業都改為異地或混合型辦公的模式。經過兩年的實際操作,遠距的工作方式日漸成熟,市場上全遠端的職缺也劇增。不過面對不能像以往穿梭自如的現實,遠端工作者面對求職、和商業開發確實也遇到了不少挑戰。這時候好好經營個人(或公司)的LinkedIn頁面就顯得相當重要,如同經營個人品牌一樣,LinkedIn就像我們網上的個人名片,本篇將透過在Slasify擔任BD(Business Development)- Ivy的視角,一起了解經營LinkedIn的小技巧吧!
一個員工從投遞履歷、面試到正式入職,快則一個月,慢則二到三個月都有可能。入職後要開始熟悉環境及工作內容、接受教育訓練,待新夥伴工作上手後整個流程大概花費近半年的時間,如果在這期間甚至是途中新員工離職了,對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。倘若排除無法預期的私人因素、工作內容和待遇不符合預期等因素,員工在初入職時有沒有感受到「被歡迎」和「被接納」同時是個很重的因素之一。
不想一直在待在辦公室工作嗎?想要體會一邊旅遊一邊工作的生活形式嗎?或許,你該試試「數位遊牧」的工作形式。在全球防疫期間,「數位遊牧」的意義也更為廣泛了,如今不再只限定於四處旅行、隨處工作的人,有一部分疫情期間移至住家、或是良好網路訊號的居所之遠距工作者,有著朝九晚五生活的工作日常,也視自己為廣義「數位遊牧者」一族。再者,不少國家也為了吸引數位遊牧一族前往,設立為數位遊牧者量身定做專屬簽證,也不少單位提出遠距遊牧者贊助計劃。無論你對於遠距工作是剛上手的初心者,或是骨灰級的數位遊牧一族,順應旅行、生活和工作的界線越來越模糊。
在家工作,最大的差異是透過彈性的工作排程、空間,同時降低交通壅塞的痛苦程度,遠距工作者也必須能夠透過「強大的自律力」,來自行安排工作步調,個人化的工作環境,這當中也包含了工作、日常活動、家庭事務的協調,其中也牽涉到更多關於勞動者的身心健康、疲勞指數、社交與人際關係品質、工作滿意度、效率、績效表現等議題都值得我們重視。
無論你對於遠距工作是剛上手的初心者,或是骨灰級的數位遊牧一族,想在海灘上參加視訊會議、與家人一同踏上壯闊的公路之旅,還是到最愛的城市學習新語言,都別錯過這個好機會。Airbnb 邀請全球的遠距工作者、數位游牧一族,透過分享個人經歷,一同塑造旅遊及生活型態的未來。Airbnb 會提供計畫期間的住宿,以及交通費用補貼。
遠距,讓我們重新審視調整過去的經驗,提高效率;遠距,讓我們運用更多的線上協作工具,加速數位化;遠距,讓人們開始思考,如何槓桿遠距的特性,產生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。遠距,是目前世界的工作趨勢。若能夠活用網路的特性,也會成為新興工作者們在大網路世代下最大的競爭優勢!
全球疫情尚未全面緩解,許多公司和學校都跟進全民防疫運動,近日臺灣也開始實行遠距上課、工作,對於遠距工作來說,很重要的工作心法就是—「自律」。當我們越來越熟悉遠距工作的節奏,我們也越來越能夠享受遠距工作所附帶的各種好處。當你越習慣和練習長時間專注,就能夠越輕鬆拉長專注的時間,但也不要忘記適時的休息,也不要輕忽「環境」也是大大影響你專注的關鍵原因之一。
後疫情時代,除了適應遠距工作之外,相信同時需要一邊協助孩子上網課的爸媽應該百感交集,我們諮詢了英國倫敦 Joy Mandarin悅華學苑 執行長 黃凡瑜,除了專業的教育家,她也是在疫情期間歷經懷孕、生產的新手媽媽,寫了一些倫敦經驗小Tips作為參考,關於遠距教學,家長們還是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。